第452章 功率放大器(2 / 2)

比如山体、建筑物阻隔,山谷两侧山坡多次折射电磁波导致信号衰减,还有水面也会反射电磁波。

解决方案就是靠功率发大器,将输入的弱电信号放大成具有足够功率的强电信号。

前文提到,三极管可以通过控制电路流通,让两股电流汇集到一个发射端输出电流,从而实现放大电压和电流,也就是功率放大作用。

所以功率放大器的基本逻辑是通过累加三极管实现放大功率,但要实现这一点绝不仅仅是累加三极管就能实现的。

其实在前文振荡器的电路结构中就已经涉及了一个最基本的功率放大电路。

它由一个三极管,多个电阻,一个电容,以及输入输出电压组成。

输入端接入电源后,电流首先流到电容内,电容通过不断充电放电,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

交流电再流入三极管基极前端的电阻,电阻通过合理选择阻值,能够精确地控制流入到基极的电压和电流。

这里要解释一下,三极管要想处于放大状态,集电极输入的电压就得比基极输入的电压大,否则发射极的电子会向基极扩散,三极管也就失去了放大的作用。

所以基极前端的电阻控制流入基极的电压和电流,阻值较大;集电极前端的电阻控制流入集电极的电压和电流,阻值比基极电阻阻值小。

继续讲回到电路,电源直流电通过电容后变成交流电,再通过基极前端的电阻流入三极管基极,基极电流再流入发射极。

因为三极管的特殊结构,这些电流一部分会在基区形成基极电流,大部分则在集电结电场作用下漂移到集电极,形成集电极电流。

如此当基极电流有一个微小的变化时,集电极电流就会产生一个较大的变化。

此时集电极前端的电阻,会在集电极电流增加的同时分担更多电源输出的电压,起到了限制集电极电流的大小,防止电流过大损坏三极管。

以及为三极管提供合适的直流偏置电压。

最终基极和集电极的电流都会从发射极流出,此时电流已经被三极管放大了几十到几百倍之间,放大倍数取决于三极管的掺杂浓度与耐热性能。

因为三极管的运作会产生直流电压,所以被放大的电流还得经过一个电容,将电流都过滤成交流电,最终流向输出端。

这就是功率放大器最基本的一个电路单元。

将这些基础电路单元再进行耦合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功率放大器,当然具体耦合方式也要进行一些相应的电路设计。

一般的无线电功率放大器可将功率放大100至1000倍之间。

不过随着科技进步,未来那些用于专业通信基站、雷达等大型设备的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倍数甚至可以超过倍。

而功率如此夸张的电磁波能量,甚至已经可以对一定范围内的生物造成实际伤害,比如灼烧人的皮肤,烧瞎人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