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中丞王禹,大理寺司直林萧,尔等奉命彻查此案,冒死追寻真相,不畏强权,朕心甚慰!御史台风骨,大理寺正气,在尔等身上尽显!”
他顿了顿,目光在林萧身上多停留了一瞬,眼神中的探究更深。这个年轻人……果然没有看错。
从最初派他进大理寺,天启帝便看出了林萧身上那种不属于任何派系的独立性,以及那份敢于触碰禁忌的胆魄和出色的能力。
泯江案爆发,正是借他之手,假以誉王冲锋在前,去撬动齐王根基的绝佳时机。
李穆的倒台,固然重创了齐王羽翼,而如何处置查案有功之人,如何利用这股新生的力量,才是更深层次的帝王之术。
将林萧这枚关键的棋子安插在重要的位置上,既是奖励他此次的功绩,更是制衡朝堂,加强皇权掌控的重要一步。
“大理寺司直林萧,破案有功,升任大理寺丞,官居正六品!赐金百两,锦缎十匹!”
天启帝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御史中丞王禹,此次查案功绩卓着,御史台上下有功!赏!”
殿内响起低低的恭贺声,以及更多夹杂着惊愕和探究的窃窃私语。大理寺丞,正六品!对于一个原本只是一名不显眼的八品司直来说,
这简直是鲤跃龙门,连跳两级!这不仅仅是官职的提升,更是地位的改变,是从一个末流边缘小官,一跃成为执掌实权、在大理寺拥有重要话语权的核心官员。这无疑是天子近臣的待遇,是圣上亲自拔擢的心腹!
林萧心中巨震,他迅速反应过来,双膝重重跪下,朗声道:“臣,叩谢皇恩!万死不辞!”他知道,这封赏比他预想的要重得多,重到足以将他彻底推到风口浪尖。这不再仅仅是对他查案能力的认可
更是天启帝,或者说隐藏在天启帝那深邃目光背后的某些强大意志,在向他伸出橄榄枝,也是在用显赫的官职将他与此案、与皇帝亲手推动的这场政治清洗更紧密地绑定。让他脱离八品末流,
成为掌握实权的正六品京官,便是将他直接拉到了天启帝的阵营,不让任何一方势力可以轻易地掌控他、打压他,同时,也让他拥有了继续深挖此案、追查到底的权力和地位。
王禹也拱手谢恩。御史台虽然没有林萧个人得到如此破格的提升,但“御史台上下有功,赏”这句话,表明了皇帝对御史台此次表现的整体认可,也为王禹和御史台赢得了声誉和地位。
“来人!将李穆拿下,押入天牢,严加审问!”天启帝再度下旨,声音冰冷而威严,“彻查其涉案同党,上至朝堂,下至地方,以及泰丰行、钟氏等所有涉案商号、钱庄主事者,一并缉拿!抄没家产!三族之内,凡有牵连者,无论官职高低,无论牵扯多深,一律严惩不贷!”
“此案涉及甚广,由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御史台共组专案组,协同会审!大理寺丞林萧,新任此职,便即刻入专案组,协同王禹,负责此案的后续彻查!务必将所有涉案人员,一查到底!给朕一个交代!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随着天启帝的旨意,殿前武士如狼似虎地上前,将瘫软如泥的李穆架起,如同拖拽破麻袋般拖了下去。李穆绝望到极致的哀嚎声在大殿中回荡,久久不散。钟康跪在地上,眼中复仇的火焰依然在燃烧,但身体仿佛被抽干了所有气力,他知道,李穆必死,他的仇,得报了。
内侍上前,引着钟康离开。他的命运,或许会得到一丝庇护,但作为核心证人,以及他本人在此案中的角色,他的未来,仍是未知。失去儿子的痛苦,以及卷入这场巅峰权力斗争的危险,将成为伴随他余生的印记。
林萧跪在殿中,感受着身上那件象征着六品官阶的朝服的分量,感受着朝臣们投来或探究、或嫉妒、或忌惮、或审视的复杂目光。他知道,自己因泯江案而起,因圣上破格提拔而站在了新的高度,同时也必将因此案而更深地卷入京城的权力漩涡。
李穆只是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那些通过“钟氏”流向的洗白巨款最终去了哪里?
隐藏在李穆身后,“牵扯甚深”的“上面那位爷”究竟是谁?天启帝看似雷霆手段背后,更深层次的制衡和布局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预示着更大的风暴正在京城之下酝酿。
而他,已经从棋局之外,变成了棋盘上被帝王亲手推动的一枚重要棋子,再无法置身事外。京城的暗流,正因这场风暴而汹涌激荡,将他裹挟其中,奔向未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