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此人老谋深算,又得诸葛亮真传,未必没有暗线掌控成都局势。”
“刘禅在蜀都孤立无援,还敢轻举妄动,简直是自寻死路。”
他眼眸微眯,闪过一丝锐利:
“倒是杨仪反应奇快,显然早布下后手。”
曹叡冷哼一声:
“那刘禅素来懦弱无能,本以为废他帝位便罢,想不到还会兴风作浪。”
顿了顿,他语带惊奇.
“更没想到杨仪如此心狠,当机立断便逼死了刘禅!”
他说这句时,语气中透着赞许之意。堂下众臣闻言也纷纷点头。刘禅既死,蜀汉更无刘备后人主持,杨仪掌握大权,对曹魏来说或许机会更大。
“陛下,”
司马懿忽然上前一步,躬身道:
“微臣有一言。”
曹叡道:
“仲达请讲。”
司马懿正色道:
“刘禅已死,蜀汉社稷无人,这杨仪下一步,必然是自己登基称帝!”
众臣闻言,纷纷表示赞同:
“正是如此!杨仪拥兵自重,又除掉先帝子嗣,不称帝更待何时?”
曹叡目光微闪,冷笑道:
“杨仪吗?他也敢妄称王?”
满朝文武陪着干笑,眼神中多有不屑。丞相华歆摇摇头道:
“杨仪虽有几分手段,但终究名不正言不顺。自古篡位之臣都没好下场。”
众人纷纷附和。
就在这时,殿外又匆匆跑入一名内侍报信:
“启奏陛下,前线急报!”
曹叡忙道:
“呈上来!”
内侍双手捧上一封加急情报。
曹叡展开一看,脸色不由大变:
“什么?!蜀汉改国号?!还推行了新政!”
他惊诧出声。
群臣闻言一片哗然:
“改国号?”
“推行新政?!”
曹叡连忙将情报递给司马懿:
“仲达你也看看!”
司马懿展读竹简,浓眉微挑,沉声读道:
“杨仪已于成都宣布改蜀汉国号为大汉,囊括巴蜀江东两地,誓复汉室正统。同时大封群臣,重赏三军,着手推行新政。”
他目光快速下移:
“其新政要点如下:一,清洗参与政变官员,尽皆诛杀。”
“二,大力鼓励商业,朝廷出资屯田开垦。”
“三,中央设六部,地方设行省、郡、县、乡,重整官制。”
“四,计划裁撤数万蜀军,精兵简政,以质胜量……”
司马懿话未说完,殿中已响起一片难以抑制的哄笑声。
许多魏臣听到“裁撤数万蜀军”这句时,皆以为自己听错了。
一名武将哈哈大笑道:
“这杨仪怕不是个蠢材吧?改什么国号也就罢了,竟然还要自断臂膀,削减军队?”
另一名将军附和道:
“可不是!如今边境剑拔弩张,他却主动裁军,岂非滑天下之大稽!”
尚书陈群抚掌笑道:
“杨仪所谓新政,前几条倒还像模像样,这最后一条,当真是胡搞!”
众臣纷纷哄笑,整个金銮殿充满了轻蔑的笑声。
曹叡脸上阴云一扫而空,忍俊不禁:
“朕还以为这杨仪有什么高明手段,原来也不过如此!”
“他真当上皇帝,削了自己军队,只怕离亡国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