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修真小说 > 民国:烽火1937 > 第247章 所有的百姓都在看着我们!

第247章 所有的百姓都在看着我们!(1 / 2)

“报告大佐阁下,中国军队冲进大场了。”

103联队野战指挥部内,三营冲入大场的消息传到了联队长森山真五的耳朵里,闻言后他只是举着望远镜朝着那片荒地看了一眼,摆了摆手:“放他们进去,我倒巴不得他们都进去呢...”

....

入夜后,匡家岭附近的战斗也逐渐平息,两个联队堵住了张灵甫的一个团,有限的空间外,101旅团同酒井支队的防线连成一片,为引得74军来援,同时规避夜战带来的损失,伊东政喜师团长下令放缓进攻。

“狗日的,四面八方,全是鬼子!”

常孝徳挪身子四下转悠一阵,更加笃定305团被小鬼子堵得严严实实。

张灵甫已经佛系地靠在土丘边上,手里捻弄着被拆成碎片的烟卷,在鼻尖闻上一阵,叹了口气:“孝德——别忙活了,不看也知道小鬼子把这里围死了,否则他们不会停下进攻的。”

“该死。”常孝徳短骂一声,跑到张灵甫边上,一屁股坐下,望远镜往旁边的弹药箱上一扔,空箱子咯噔传来一声响,同时,常孝徳的肚子传来咕咕的闷响,“这么打可不行啊,团长,弹药和粮食都不够了,不对,咱们团压根就没带余粮!”

张灵甫苦笑着摇摇头:“师部不会丢下咱们不管的,但是...”

“但是什么?”

张灵甫忽然眼睛一眯,坐正了身型,思索片刻后,手边拾起一根烧火棍,在地上比划着低吟道,“仔细想想,101师团既然早就到了大场外线,为什么没有直接配合第3师团拿下大场呢?”

常孝徳不假思索道:“因为庙行没拿下来,出口没有封死,我军尚有北上的退路?”

“但第3师团此时还在猛攻大场。”张灵甫瞄了眼背后的大场方向说道,这空阔平原,都不需要端望远镜,也能看到远处燃起的火光,“这说明,日军的战术思想变了。”

“这怎么讲?”常孝徳把脸凑了上来,像评书一样追问。

张灵甫的临场判断能力的确一流,即便是在通讯不通,视角有限的情况下,依然凭借仅有的信息做了部分合理的推测,他眯眯眼,怀疑道:“我估计,日军如今真正的目的,是我们的74军,以及庙行的教导队,他们想...”

“将军抽车!”

“那我们怎么办?”常孝徳一脸迷茫地问。

“如果明早增援还打不进来,集中全团轻重火力,朝大场方向突围,争取和教导队汇合!”张灵甫言罢,手指间,卷烟已经被碾碎。

好在他还不知道黄登村双方发生的恩怨。

...

大场镇内,廖耀湘的预备队激战半小时,总算是将南面突入的鬼子又堵了回去,防线如此脆弱,廖耀湘索性让王副官坚守在南线,帮助江博超填窟窿。

“方文坚,带特务连占领高地,布置火力点,一连警戒北面,二连拱卫医院,三连...配合特务连!”

竹石清面向集合起来的教导队指挥道,一通命令下完,余光里他看见窝在空地上的百姓盯着他们,仿佛知道这些人是他们活命的希望,更远的街街巷巷里,灰头土脸的百姓挤在一起,耷拉着脑袋,只要怀里干瘦的孩子好奇地指着他们,嘴里嘟嘟囔囔。

这感觉...似乎比自己同胡梓良建言时要更为沉重,在场无论军还是民,何尝不是活生生的生命,大家都是淞沪会战的受害者。

“算了,李鸣宇,你把弟兄们的干粮收集收集,分出一部分,给老乡们。”竹石清摆了摆手说道,随后头也不回地跟着廖耀湘往远处走。

“不见74军来,你们倒是跑过来了。”廖耀湘干笑两声,意识到自己的眼镜裂痕太过显眼,索性将框子摘了下来,折起来收到口袋里,“大场的情况,原比我想象中要复杂啊。”

“是这样的。”竹石清回应一声,“74军现在自顾不暇了,他们被101师团堵在太庙路了,张灵甫团长被围在匡家岭。”

“我们没有料到101师团到的如此迅速,被人家张网以待了...”廖耀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北面现在被封死了,我不久前还在同阮军长商议,大场已不可守,我们决心突围。”

竹石清一怔,扭头笑道:“建楚兄,咱们心有灵犀啊,我带三营前来,正为此事。”

“悲就悲在大场,满目疮痍,童叟成群,我是又不甘,又无奈啊。”廖耀湘负手于两壁之间长叹一声。

“带他们一起走。”竹石清平静地说。

“一起走?那怎么走?”廖耀湘一愣。

“胡团长会命令一营,二营在外线接应,明日拂晓,由我们三营负责撕开101师团的包围圈,69军的两个师,负责拖尾断后。”竹石清锵锵言道,“同时,炮营已经在秀灵山做好准备,届时会以火炮封住101师团各部之间的连接点,74军也会在那时全力猛攻太庙路,牵制日军注意。再说了,老百姓还能帮你扛仓库里的枪呢...”

廖耀湘苦笑一声:“这计划,像是背着一个大型棺材。”

竹石清只能笑笑,却又无以为答,同时,他自然也没有选择在此刻告诉廖耀湘,选择拂晓突围更多是因为74军选择了那个时间点。

不知不觉间,俩人绕回到了医院,苏念玆依然守在这里,勾着脑袋张望着。

“找你的?”

廖耀湘眯眯眼看向竹石清。

“这...”竹石清有些犹豫,低头瞥了苏念玆一眼,这女孩已经卸下护士的白外套,上身穿着米黄色毛背心,在灰色系的镇子里格外显眼,“我去看看。”

“石清老弟。”廖耀湘过来人般地侧头瞄了竹石清一眼,“听哥一句劝,这世道,碰上了就要好好把握。”

“哪跟哪啊——”

竹石清摆了摆手,正往前走时,苏念玆就迎了上来,笑盈盈道:“竹长官,好久不见,这身衣服,是比上次好看呢。现在有空么?院长有些事想找你商量商量。”

“院长?”竹石清一愣,忽然想了起了,“是我在这住院时的那个黄院长么,跟在徐参谋长背后那个?”

“对。”

“走。”竹石清摆了摆手,俩人并步进了医院。

侧面的院长办公室,是医院唯一还空阔的地方,黄院长戴着一副圆眼镜,在办公桌后面安静地坐着,室内的灯火算不上明亮,还时时充盈着大堂伤兵们的叫唤声。

“院长,竹长官来了。”

苏念玆拧开门,让出一条道容竹石清进去,院长闻声急忙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上前来握竹石清的手:“竹长官,一别数月没见了,来,坐。”

“黄院长您坐。”竹石清扶着老院长坐下,自己坐到了对面,将帽子卸下,搁在桌上,认真地看向了过去,“黄院长,方才念兹说,您有事找我?”

“是是。”黄院长点点头,从抽屉里掏出一份名单,递给了过来,“大场的情况,我们心知肚明,日军围困这些日子,老朽整日茶饭不思,忧虑甚紧,当初我应军政部之邀,携上海各校的医学生来到这里组建战地医院,如今,却没有办法将这批孩子带回上海...所以我想,竹长官你能不能想办法,把他们带走?这批孩子知识素质过硬,又有丰富的战地救护经验,日后肯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院长,您放心,所有人我都会带走。”竹石清一字一顿道,“教导队来这里,就是为了帮助大场完成转移。”

“原来如此...”院长怔在原地,“那便好了,这名单...”

“我收下。”竹石清接过名单,这是一个有些泛黄的花名册,而字迹却是新的,上面记录着各支前医学生的姓名,“穆枫,这个你收着,上面的情况你去了解一下,突围之前,把人集中起来。”

门外,穆枫快步入内,将花名册揣入怀里,转身就去办这事去了,黄院长落实完这事才如释重负地靠在椅子上,嘴里一直念着“所幸...所幸...”

“那石清就告辞了。”竹石清缓缓起身道,“院长,到时医院转移,还得劳累您配合我们主持一下秩序了。”

“自然,自然——”黄院长干笑两声道。

言罢,竹石清起身离开,苏念玆跟在身后,喃喃一句:

“没想到这天来的这么快。”

“哪天?”

竹石清一怔,微微侧头,看着苏念玆。

苏念玆轻轻一笑,但更像是苦笑:“记得你走的时候我问你,小鬼子离大场有多远?大场会失守么?”

“你说这个...”竹石清脑子里一下子浮现出俩人那天走在夕阳下的画面,不觉间竟也有了些沧海桑田的变迁感,那时蕴藻浜防线还在,一个女娃如此问,竹石清也能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对不起啊,还是让鬼子打过来了。”

“你没上手术台就已经是好事了。”

苏念玆迎着夜风走到了竹石清的前边,幽幽说道,“我记得你说,国军将士都拼光了,大场才会失守,这一个月里,大场的田里不知道埋了多少回不去家的外乡人,层层叠叠,绵绵不断,都在那后山上。但我现在后悔问你那话了,有太多人死了。”

“军人报国,死之泰然。”竹石清回道,“有些事情是不能避免的。”

“所以你们这次,真的要带所有人走?”苏念玆回过头问,“我差点想写遗书了呢。”

“嗯,所有人。”竹石清看向远方的黑幕,“想冲破日军的防线并不难,只要心齐,对,心齐。”

“教导队是国家最精锐的部队么?”苏念玆的目光落在了竹石清的臂章上,这臂章比任何一个送回来的战士的都要特殊,一个“教”字格外显眼。

“这话我不敢说。”竹石清摇摇头,“不过,教导队甘愿为抗击日寇,牺牲掉任何一个人,包括我。”

“那还是不要。”

“对了,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竹石清忽然想起了什么,“念兹,这名字的寓意是,念兹在兹,朝思暮思么?”

“竹长官还颇有些文雅呢。”苏念玆轻轻笑笑,“这是我爹起的,他是南京的一个国文教师,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家里舞文弄墨,给邻里八乡的新生儿取名字,哦,他还爱喝点小酒,嘴里哼上一段戏曲。”

“原来如此,那就不奇怪了,难怪念兹小姐也如此端庄有礼。”竹石清抿嘴笑道,“书香家庭,国文教师...又在国府南京,不知令尊在何处任教?”

“倒也不在南京城里,在南边的江宁县。”

“哪?”竹石清差点破音,“江宁县!?”

“怎么了?”苏念玆有些发懵地回头。

“没什么,没什么。”竹石清脑子里飞速回忆自己在江宁县当差时对于教育系统的工作,但的确没记住多少,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只得立马转换一个话题,“念兹,等出去之后,我把你们送回上海,你来安顿你们那些姐妹们,事情办完之后,你也回南京去吧,毕竟都是知识分子,算是国人中开智的先锋了,日后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你们。”

“或许...”苏念玆摇摇头,“蒙昧和愚笨反而能带给如今的国人希望和乐观...”

“营长,廖主任已经和团长联系上了。”

不远处,方文坚咧着嘴靠过来,冲竹石清喊了一句,竹石清顺势站起身来,回道:“好,去跟阮军长商量一下突围事宜,我们就可以动手准备了。”

“那我们就?”

“去吧。”苏念玆点点头,转身返回医院。

方文坚把竹石清一勾,俩人摇摇晃晃地往阵地上走,路上方文坚忍不住调侃一句:“石清,我在那忙前忙后的,你在这把妹,合适么?”

“滚犊子。”竹石清骂了一句,四下看了看,吩咐道,“到时候全靠你特务连了,这次打通出路还不行,还得给我把外线守住了,掩护百姓从东边绕行,至少要扛半个小时。”

“这我知道,我刚刚和弟兄们都说了,关键时候,绝不认怂的。”方文坚拍拍胸脯,保证道。

军部里,各级指战员已经就位,阮肇昌见竹石清到了,领着众人向竹石清敬了个礼:“竹营长,万难之际,只有你率部前来,阮某感激不尽呐——”

“阮军长言重了,我们还是快些布置突围事宜吧。”竹石清摆了摆手,“明日拂晓,74军便会自太庙路全力南下,攻击匡家岭的日军101师团,这就是我们突围的最佳时间点,阮军长,突围一旦开始,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供人员物资转移,正前方,我们教导队会竭力遏制住日军的反扑,同时,我们需要69军,拼死堵住闻讯而动的第3师团,必须把后路守住。”

“放心吧。”阮肇昌沉沉点了点头,“仗打到今天,我这个军的弟兄们都没想着活着出去!”

“建楚兄,你有什么要补充的么?”竹石清看向廖耀湘。

廖耀湘推了推眼镜:“拂晓突围,日军难免有所反应,我带教导队,如今我军薄弱处在南边,第3师团一旦反应过来,势必再次从南面撕开缺口,我带预备队,在这里先打小鬼子一个伏击再说,为你们争取时间。”

“好!”

竹石清点点头,“不过要及时撤退,一旦撤慢了,很容易就会被日军咬住,阮军长可以派出一支部队和廖主任交替掩护,梯次撤离。”

“好,江博超,这事就交给你了。”阮肇昌拍了拍旁边自己的参谋长说道。

“是!保证完成任务!”

....

后半夜,静谧的大场镇子里,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着队列,所有的百姓被集中到了镇北,医院里的伤员被一一抬出,69军的军部开始焚毁文件。

镇子里仅剩的一座仓库大门被江博超打开,里面储存的装备分发给了镇子里的青年小伙子,倒不是指望他们打仗,只是为了能多带出一支,就多存下一支。

一切就绪后,于彦君开始效仿南翔的场景,在大场四面埋上炸药,决定不给小鬼子留下一件可用的家伙什。

凌晨五时。

突围工作已经准备的七七八八,百姓们的队列已经站好,大包小包扛在身上的他们此时没有一丝困意,而黄院长给的那份名单,自然是受到了教导队的“特殊照顾”,她们大多处在特务连和一连的中间,以便他们第一波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竹石清徘徊在镇子北端,时不时就低头看下表,这一晚过得还真是漫长。

廖耀湘则继续负责和团部联络,胡梓良回电称,秀灵山上的一营和二营正在分批次东进,准备接应行动。

炮营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所有人在这个晚上都彻夜未眠。

“是不是太安静了些?酒井君。”

同一时刻,藤田进和酒井源太郎出现在了第6联队的前沿阵地,他们之所以亲自到此,是因为今天会是他们终结大场战事的“伟大时刻”,要不是这漆黑的天幕,他早就想让航空兵把这里炸成平地了。

酒井源太郎眯着眼看了看大场,摸着下巴说道:“将军,太庙路上没有异常,74军似乎放弃大场了。”

“教导队不是进大场了吗?”藤田进有些不放心地提道。

“北面有伊东将军把守。”酒井源太郎不以为意道,“将军,如果不出意外,天一亮,我军就能实现两线开花,我的42联队已经迂回到了74军侧翼,只待他们援救匡家岭,职下就能配合101师团团团围住他们,届时将军以第3师团杀入大场,剿灭教导队和69军后,即可与我们会师在太庙路。”

“讲的是不错。”藤田进皱了皱眉头,教导队的存在还是让他有了一丝不安,“我得试试支那军的防线。”

言罢,藤田进快步走回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