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楼为双层木石结构,上层有了望台与烽火坑,下层可驻防兵力。
门洞内侧有直径约15米的半圆形瓮城,用于围困破关敌军。山体东侧凿有3处藏兵洞,可藏50名士兵。
关内西侧有十数间石木结构营舍,配有土灶与储水窖,能保障数百人驻防。南侧斜坡有简易马棚,存栏10匹战马用于军情传递。
嘉庆八年(1803年),清军在此围剿白莲教,关隘承受数千义军三昼夜冲击未破,彰显其防御效能。
现存关墙基部焦黑痕迹,是防御火攻的防火涂层。
今年上半年,西军攻入南江,李秀成趁清军不备,派一个营西军来夺取关隘。
当时巴裕关仅8名清廷衙役驻守,且不知山下南江县城已陷落,面对西军诈城毫无防备。
此后,西军派一营兵力驻防,并补充大量物资。汉中城清军多次攻击,均被击退。
冬季大雪封山,清军既无法攻克关隘,关前又无合适扎营地,便退至五十里外汉中府褒城县的红庙镇。
1月12日,第三军第七师师长陈坤书率一旅抵达巴裕关,得知前方开路的侦查连两日前,已按计划直扑关下五十里外的清军驻地红庙镇。
此次开路任务,李秀成交给他们师,常与他较劲的汪海洋的第九师被安排随后跟进,这让陈坤书心情畅快。
但他是金田团营时的老兵了,深知战争人命关天,不敢轻忽,故不在巴裕关多做停留,率队继续前行。
大雪封山,尽管前方道路工兵团已略加修整,但驮炮骡马仍有两匹摔下山崖。战士摔伤、扭伤、冻伤的情况不少。
陈坤书率一旅三千余人、六门四磅炮,千辛万苦,终于在三日后傍晚,赶到红庙镇前二十里一个叫喜神坝的小山村。
喜神坝是个二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庄,已到米仓山余脉,临近汉中平原,地势平缓,多山间小盆地,即当地人称的坝子。
陈坤书立即安排警戒,防止山民行人走漏消息。好在大雪封山,山民大多在家猫冬,路上也无行人,执行起来并不困难。
陈坤书回到营帐,准备和参谋长谢逊讨论作战计划,亲卫来报,前出探路的侦察连长前来汇报。
他立刻下令将连长请来,不一会,一位满头满身是雪的年轻人随卫兵进了帐篷,向陈坤书敬礼:
“报告师长,一旅一团侦查连连长孙贵松前来汇报工作。”陈坤书回礼后,询问前方情况。
原来前方的红庙镇,位于米仓山与汉中平原交接处,米仓道南北两段在此交汇。
清军在此设据点,既可做攻击米仓关清军的后勤补给点,又能堵住巴裕关方向西军可能存在的攻击。
镇里有百姓百来户,驻有清军五六千人。他们未料到西军竟敢冬季翻越米仓山,故未构筑坚固堡垒,只让百姓在镇外围垒了一圈土墙,墙外有道浅壕沟,形成简陋营寨。
如今大雪封山,路上人踪绝迹,要在守军毫无警觉的情况下靠近红庙镇,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