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如御史董元醇条陈,极有关系,应准应驳,惟当断自圣裁,广集廷议,以定行止。乃径行拟旨驳斥,已开矫窃之端,大失臣民之望。道路之人皆曰:‘此非吾君之言也,非母后圣母之意也。’一切发号施令,真伪难分。众情汹汹,咸怀不服。夫天下者,宣宗成皇帝之天下,传之文宗显皇帝以付之我皇上者也。
昔我文皇后虽无垂帘之明文,而有听政之实用。为今之计,非皇太后亲理万几,召对群臣,无以通下情而正国体;非特简近支亲王佐理庶政,尽心匡弼,无以振纪纲而顺人心。惟有吁恳皇上俯察刍荛,即奉皇太后权宜听政,而于近支亲王择贤而任,仍秉命而行,以成郅治。”奏上,会大学士周祖培等亦以为言,下廷议,从之。肃顺等并伏法。寻授镶黄旗满洲都统兼正蓝旗护军统领。
时捻匪肆扰皖、豫间,以张洛行为最强。苗沛霖自踞寿州,逼走巡抚翁同书后,佯称就抚,阴与粤匪陈玉成勾结。署巡抚贾臻被围于颍州,久不解。楚军已克安庆,陈玉成退踞庐州。朝廷本意安徽军事属之李续宜,用为巡抚。沛霖旧隶胜保部下,心惮楚军,扬言胜保来始薙发。
贾臻以闻,诏促胜保援颍州。同治元年,遣军先进,为贼所挫。三月,胜保至,击破贼垒,围乃解,加兵部尚书衔。多隆阿等克庐州,陈玉成遁走,沛霖诱擒之,献于胜保军。诏于军前诛玉成,赦沛霖罪,许立功后复官。沛霖拥众号十万,所属二百余圩。
与张洛行势敌相仇,自请剿之,心实叵测。诏询曾国籓、官文、李续宜、袁甲三等,皆主剿。独胜保一意主抚,上疏言事权不一,身为客军,地方掣肘,请以安徽、河南两巡抚帮办军务,允之。迭诏训饬,褒其才略,戒其骄愎。卒不悛,力言沛霖无他,而为李续宜所疑,恐激变。续宜奉旨进驻颍州,亦迄不至。
会陕西回乱炽,多隆阿援军阻隔不能遽达。遂授胜保钦差大臣,督办陕西军务。八月,转战至西安,解其围。降捻宋景诗中途率众叛走。东路同州、朝邑犹为回踞,诏责胜保专剿东路,命多隆阿进军分任西路。胜保力不能制贼,而忌多隆阿,擅调苗沛霖率兵赴陕,严诏斥阻,不听。
命僧格林沁大军监制,乃止。于是中外交章劾胜保骄纵贪淫,冒饷纳贿,拥兵纵寇,欺罔贻误,下僧格林沁及山西巡抚英桂、西安副都统德兴阿察实奏上,密诏多隆阿率师至陕,传旨宣布胜保罪状,褫职逮京,交刑部治罪,籍其家。
二年,王大臣会鞫,胜保仅自承携妾随营,呈诉参劾诸人诬告之罪。诏斥其贪污欺罔,天下共知,苗沛霖已戕官踞城,宋景诗反覆背叛,皆其养廱贻患,不得谓无挟制朝廷之意;念其战功足录,从宽赐自尽,并逮其从官论罪有差。
当其被逮也,降捻李世忠已擢至提督,请黜己官为之赎罪,不许。御史吴台寿疏言胜保有克敌御侮之功,无失地丧师之罪,请从末减。台寿兄台朗在胜保军中,诏斥党附,褫台寿职。
桂良
桂良,闽浙总督玉德子。
1808年(嘉庆十三年),由贡生捐礼部主事,历迁部曹、道府。1834年(道光十四年)升河南巡抚,1839年,擢湖广总督,旋调闽浙总督,继任云贵总督。翌年兼署云南巡抚,奏请遴选悍勇官兵镇压当地苗族人民起义。1845年回京,署兵部尚书兼正白旗汉军都统。
1848年,将其女嫁与皇六子奕訢为妻,授镶红旗汉军都统。1851年(咸丰元年)署吏部尚书,寻授福州将军。次年,授兵部尚书。1853年,太平军攻占江宁(今南京),大举北伐后,奉旨带兵驰赴直隶(今河北)省城保定驻扎。不久,任直隶总督,受命与僧格林沁协同防剿太平天国北伐军。1856年底,因功擢东阁大学士。
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直逼天津,奉派与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谈判议和,先后与俄、美、英、法等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继又南下上海,会同两江总督何桂清与英、法、美等国议定通商税则,签署《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860年,战争又起,英法联军重占天津,复赴津,会同直隶总督恒福与英、法议和,疏请全部接受英、法所提各项要求。因咸丰帝和战不定,未达成协议。9月,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时,受命与“督办和局”钦差大臣奕訢办理议和事宜。
10月,签订中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翌年1月,清廷设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出任大臣,帮同奕訢主持该衙门外交、通商事务。是年,慈禧太后与奕訢发动北京政变(又称祺祥政变),废杀八大臣,桂良入值军机大臣。
1862年(同治元年)7月病死,谥号文端,入祀贤良祠。
chap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