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神来之笔(1 / 2)

第392章神来之笔

李远方看完试车,来到装配车间,遇到父亲对照作业指导书,正在观看员工作业过程,车间主任在旁边陪同。

待他检查完毕,李远方走上前说道:“老爸厉害!悄无声息恢复了农用运输车生产。”

李恒贵打发车间主任离开,领着李远方参观了装配流程,高兴地说道:

“儿子,咱们赚大发了,区区500万元买下这么大的工厂!不仅是厂房土地,还有生产设备,特别是农用运输车生产线。

我参加了生产线考察,当时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最关键是农用运输车的生产许可证、出口许可证之类资质,这可是很重要的无形资产,我通过采用变更生产企业名称的方式,顺利地承接了这些资质。

唉!原来工厂管理层真是无能之辈,县领导也是败家子,怎么就把这么好的工厂几乎白送出去?

我现在还有做梦的感觉,这家工厂稀里糊涂到了我的手里。”

李远方笑着说道:“老爸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县政府把工厂贱卖出去是有道理的,首先是盘活了工厂,解决了大部分工人就业;其次是新工厂生产经营好了要交税费,增加了县财政收入。”

他紧接着问道:“原来我们制定的‘三步走’战略很稳,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改变,并且是生产农用运输车呢?”

李恒贵认真地说道:“你那个‘三步走’战略理论上行得通,并不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应当根据企业特点,找到最经济、最便捷的道路。

我大学毕业就分配到这家工厂,对工厂的生产设备及产品了如指掌。原工厂管理层决定开发农用运输车是有道理的,可以说紧跟农业发展形势,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

我国有八亿农民,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用运输车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这是个潜在的巨大需求空间,也是我国汽车行业不可忽视的广阔市场。

农用运输车是个好产品,原工厂管理层看准了方向,可是由于严重的官僚主义,听不进中层负责人及技术人员意见,再加上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变化,所以把这个项目搞得虎头蛇尾,最终受这个项目拖累,工厂也无法经营下去。”

李远方问道:“原来工厂生产的农用运输车质量不过关,砸了牌子,市场卖不动,老爸是怎么快速解决这个难题?”

李恒贵得意地说道:“这是我的神来之笔。原工厂购买农用运输车设计研究所技术,还没有经过批量生产证明,因此存在着很多先天缺陷。

原工厂没有解决这些缺陷,聘请专家反复研究试验,也不能解决这个难题。

我实在是等不及,早点投产就可以早日占领市场,采取简单直接快速的方式,找到飞财集团,花费500万元买来技术。

这家企业于1980年在全国率先研制第一辆三轮农用运输车,生产技术相当成熟,尽管卖给我们的不是最先进技术,可是可以有效解决最紧迫的产品质量问题。”

李远方赞道:“老爸魄力很大啊!我给了不到2000万元启动资金,就敢拿出500万元买技术。”

李恒贵感叹道:“这钱花得非常有价值,购买到成熟的技术,马上就能够生产出合格产品。原工厂管理层迷信农用运输车设计研究所专家,花了不少钱,还没有解决问题。

我采用简单直接方式,直接买来技术,可以说是企业发展初期的捷径。

从国外汽车发展道路来看,特别是最近几年,更新换代速度特别快,拥有新技术的新车型不断涌现。

尽管农用运输车主要供农民使用,可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及经济势力的提高,他们越来越挑剔了,不仅要求功率要更大、速度要更快,并且驾驶和乘坐舒适度要媲美汽车。

因此,企业必须紧跟市场需求,牢牢抓住技术创新。购买技术是第一步,第二步已经开始实施,招聘了一名技术总监、一名农用运输车设计工程师和一名机械制造工程师。

将来,还要建设技术研发团队,紧跟农用运输车发展方向,开发新车型。”

李远方提醒道:“毕竟农用运输车不同于汽车,要有正确的定位,在保证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还要有客货两用、易于维修的特点,关键是要价格低廉。

如果开发新车型资金有困难,我还可以投入资金。”

李恒贵摇头道:“不用了!你买下工厂,还投入200万美元启动资金,对我来说已经足够,接下来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