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已是腊月二十五,天上零星飘起雪来。这场雪河北霸州下得极大,但越过太行山到了河东辽州,雪便也小了许多。
只因军中缺粮,秦玉片刻不敢耽搁,因此这日一早便即打点起兵,直取乐平山。漳泽寨距乐平山代军营寨不过四五十里,行军一日便可赶到。当日酉时郑军到了代军乐平寨。
徐恒算定寨中定无许多兵马把守,因此郑军并未隐藏行迹。到得寨前,不见一个代卒,秦玉便命李汜率一枝兵马直冲入寨中。
李汜寻遍营寨,也只寻得三百余老卒,一问才知,寨中原有三百健卒,见郑军到了,便弃寨而走。这些老卒料想逃不远,才未离去。
秦玉率大军进营,又问众老卒寨中可有粮仓,才知此寨并不储粮,全靠乐平运送,寨中只余零散粮草。秦玉遣人搜遍全寨,所得粮草却也不少,堪堪够八千兵马两日之用。
歇了一夜,次日一早大军又再启程,发兵向北直趋乐平。乐平县距乐平山寨百余里,秦玉料想代人纵得知消息,调兵也断然不及,因此并不急于赶路。路上走了两日,于腊月二十七日暮时分赶到乐平城外。
乐平县与乐平山皆处于太岳山一线,是南北通行关口要道,代国在此常年驻兵,因此城虽不甚大,城墙却甚厚实。到得城下,只见城门紧闭,城上却无一个人影。
秦玉遣人上前喊话,喊了半日城上仍无人应声,忽听城门吱吱呀呀开了一道缝,门内走出两个身着黑衣的皂吏来。
那二人仆跪在地,口呼恕罪。秦玉遣人上前询问,原来这二人乃是乐平县衙中的衙役。因昨日从乐平山逃回几个代卒来,县衙中人方才得知有郑军来袭。
此间原本驻有大军,此时却尽调往郑地,县中只余三百余兵卒。乐平令料想难以守住城池,便连夜携家眷老小逃往平定,县衙中外来官吏也一并逃去。唯有本土吏员,因有家小在城中,不能同走,只得留下。如今见郑军兵临城下,唯恐城破百姓遭受池鱼之祸,便即开门献城。
秦玉闻言嘉许几句,又问城中可有粮仓。两个皂吏急忙答道,城中并无粮仓。原来这乐平县属平定府,大军粮仓却是设在平定府。然为供应乐平山营寨,便每在县衙税库之中存放粮草,恰近日税库之中便存有许多粮草。
昨日乐平令临去之时,命人在税库放火,火势未盛,人便急急去了。众衙役与百姓知税库中存有粮米,见县尊逃走,便去救火,待火熄灭,全城百姓抢出粮米各自分了。
两个皂吏又道:如今天兵到此,若要粮草,情愿携全城百姓献粮,只求天兵饶恕平定县全县老小性命。
秦玉哈哈大笑道:“我大郑禁军不似你代国军马全无约束,郑国天兵军纪严明,于百姓秋毫无犯,你等放心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