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接上回)
楚王闻言,脸上闪过一丝不悦的神色,嘴里喃喃自语道:“哦,都什么时候了,她却来凑什么热闹?”
新王后冷笑了一声,说道:“大王,这还用问吗?她一定是为她的太子求情而来,臣妾想知道,大王打算怎么办?”
楚王说道:“那要先看看她在信里说了什么,再做打算。”
说罢,楚王冲司礼官摆摆手,司礼官会意,连忙下了城楼,从那名传令兵手里取过信,然后转身回到城头,双手将书信递上。
楚王没有接信,只是冲司礼官说道:“你来读信,让大家都听听。”
司礼官连忙展开书信,清了清嗓子,大声朗读起来:
“大王圣安!当大王收到这封信的时候,臣妾已经率领大军,正风尘仆仆、日夜兼程地赶往京城。为了避免大王误会,臣妾特意修书一封,遣信使骑快马先臣妾一步到京城,以安大王之心。”
“臣妾此番前来,绝非造反,实乃为我们的莫儿申冤而来。莫儿清白无辜,他没有造反之心,更没有造反的举动,然而他却被有些有心之人陷害,同时大王也受到他们的蛊惑,所以大王将莫儿抓了起来,连同子初先生也受到了连累。臣妾深信,莫儿已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毫无保留地告知了大王。信与不信,全凭大王明断,臣妾在此不再多言,只愿大王能明辨是非。”
“臣妾来京城还为一件事,那就是国事。如今,外敌入侵,国土沦丧,内政纷扰,政令不畅,百姓生活困苦,将士们军心紊乱,士气低落,国家形势岌岌可危。我楚国已赫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愿大王能早日幡然醒悟,远离那些奸佞小人,切勿陷入浑水之中,难以自拔。”
“臣妾期盼大王能重现当年英明神武之的风采,拯救我们的百姓于危难之中,带领楚国走出困境,重焕生机。”
“另者,臣妾还要向大王禀报一个好消息,莫儿带去的大军并未投降敌人,而是被围困在断魂山里。之前有人说他们是因为太子的事情而怀恨大王,从而投敌,这种说法是谣言,此乃某些心怀叵测之人,故意散布这样的谣言,目的就是抹黑莫儿之名誉,离间你们父子之间的情感。我希望谣言止于智者。”
“臣妾恳请大王能看在父子的情面上,给莫儿一次申辩的机会,希望大王莫信谗言,明辨是非,尽早还莫儿清白的名誉。另外,臣妾也希望大王能够再给我们的莫儿一次机会,让他再度挂帅,率领将士们赶走残敌,解救被围困的楚军将士。”
“臣妾坚信,莫儿定不会辜负大王,必能英勇杀敌。让楚国早日恢复和平,让百姓们重归安居乐业的生活。楚国也将如凤凰涅盘,焕发新生,重新屹立于诸侯之列,彰显楚国的威严与荣耀。最后,臣妾再次恭祝大王万寿安康。”
司礼官读完了老王后的信,楚王沉默片刻,随后,他冲城楼下的柳公公说道:“柳元帅,你之前曾对本王信誓旦旦地说,太子的母亲此次举兵来京城就是来造反的,可如今读她的这封信,口气却不像,你对此有何看法?”
柳公公说道:“回大王的话,俗话说,看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老王后说,她来京城只是为太子申冤而来,并不是造反,而且用词都非常谦卑,这样的话最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但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接下来,我们来看老王后事实上都做了些什么?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俗话说得好,‘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大王试想,若太子真是蒙受了不白之冤,而老王后想为太子申冤,只需要带几个护卫就足矣,然而她却带着大军前来。她这架势,哪里是来申冤的,分明是来逼宫的。”
一旁的新王后插话道:“大王,臣妾也赞同柳元帅的分析,那个老王后可是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大王听她的,放了太子,则无话可说。如果大王不听她的,继续关押太子,那么她就采取武力手段,逼迫大王释放太子。老王后的这点弯弯绕,臣妾心想,凭借大王的英明神武,自然能够洞察秋毫,绝不会被她表面的谦卑所迷惑。”
柳公公说道:“大王,娘娘说得对,您千万不要被老王后表面的谦卑所迷惑,其实她的野心大着呢,大得都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楚王闻言,疑惑地问道:“哦,你这话如何说?”
柳公公说道:“回大王的话,末将近日探得消息,老王后所在边境的军营,原本只有一营人马驻守。可自从老王后和太子去了那里之后,军营的人马迅速扩充,尤其是最近,一下子就扩充到五个营。请问大王,老王后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不待楚王回答,新王后在一旁插话说道:“这还用问吗?老王后之所以招兵买马,除了为造反做准备,还能有别的目的吗?”
柳公公说道:“是啊,老王后之所以热衷扩充人马,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太子招兵买马,为太子培养一批死党。这些人心里只有太子和老王后,压根就没有大王,也就是说,这些人只效忠太子和老王后。这次京城被围,太子就有了理由带兵回来,表面上是回京城替大王分忧解难,实际上是要借刀杀人,趁机篡夺大王的权力。”
柳公公说道:“关于老王后的野心,还不止于此。”
楚王说道:“哦,除此以外,她还有什么出格的表现啊?”
柳公公说道:“回大王的话,据末将派出的探子传回来的消息,老王后此次来京城,表面上只带了一营人马,其实不然,她实际上调动了三个营的人马。一个营放在面子上,另外两个营则昼伏夜出,遮人眼目。”
“沿途,老王后更是蛊惑许多百姓,说尽了大王的坏话,攻击污蔑娘娘,连带末将也被她骂得狗血喷头,体无完肤。那些百姓听了她的蛊惑,就好像被灌了迷魂汤一般,也不断加入她的队伍,人数越来越大。”
新王后说道:“大王,您听听,那个老女人一路招揽人心,扩大势力,这哪里是来替太子申冤?哪里是来替大王平叛杀敌?这分明就是蓄谋造反的架势啊!”
柳公公附和道:“是啊,大王,话说到这里,您还相信那个老女人来京城是为了跟大王讲道理的吗?不,她绝非是来讲道理的,她是有备而来,心怀叵测,意图不轨。总之,末将绝不相信她的花言巧语,末将也相信大王心中早有明断。大王,您一定要明察秋毫,切勿被她的伪装所欺骗,让她的阴谋得逞啊!”
楚王听罢,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一个瞎眼老太婆心怀那些野心有何用呢?”
新王后笑道:“大王啊,那个老女人是一个瞎眼老太婆不假,即使把楚国江山给了她,对于她来说也没有意义,可是她之所以这样做,不是为了她自己,她是为了太子才铤而走险地。”
楚王闻言,正要答话,忽然耳畔又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那声音由远及近。他抬眼望去,只见一名传令兵骑着马,正风驰电掣般得向着自己的方向赶来。很快,那名传令兵已经策马到了城下,才翻身下马,单膝跪下,抬头望向城头上的楚王,高声喊道:“禀报大王,有紧急军情!”
楚王眉头紧锁,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他冲传令兵大声问道:“何方军情?”
那传令兵双手紧紧捧着战报,急切地说道:“回大王的话,南方传来战报,呈大王御览。”